提起莱茵河,人们便会联想到德国。其实,莱茵河起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,并且是瑞士巴塞尔市的母亲河。
以前,我对巴塞尔并不了解。只知道它是瑞士第三大都市,人口约18万;就人口而言,还不如上海的一个区。不过,巴塞尔是国际上著名的化工和制药中心。再有就是,这座城市地处瑞士的西北边境、与法国和德国接壤,到那里可谓是“一脚踏三国”。
直至到了巴塞尔之后,才发现这座工业城市完全不是自己原先想象的那样:烟囱指天、吊车鹤立,交通雍塞、嘈杂喧哗;而是像一个美丽、整洁而又宁静的大花园:莱茵河穿城而过,两岸风光宜人;城里拥有40来座博物馆,巴塞尔素有“博物馆之都”的美誉;市区保留着中世纪风情的老街和古建筑,淳朴宁静,有说不尽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;到处充满着浓厚的文化、艺术气息,巴塞尔又被称为“瑞士的佛罗伦萨”;还有一些位居“瑞士第一”或“欧洲之最”的单位与场所:建立于1460年的巴塞尔大学(University of Basel),是瑞士联邦的第一所大学,历年来世界大学学术排位在第90名前后;开业于1792年的“三帝王酒店”(Les Trois Rois),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酒店,拿破仑、伊丽莎白二世、毕加索……等都曾在那里下榻,至今仍是国际上最为奢侈的酒店之一。
此外,巴塞尔的美食也非常出名:巴塞尔曲奇、巴塞尔面包,也许在其他地方就很难尝到有如此的美味,也很难看到制作得有如此精细;上世纪七十年代初,法国总统蓬皮杜曾光顾巴塞尔市政厅对面的“Schiesser烘培店”,品尝那里的手工糕点。
我们在巴塞尔“走马观花”式游览期间,拍摄的一些照片,虽不能很好显示这座城市的风貌和文化底蕴,却能给自己增加一些对巴塞尔这座城市的认识。回到上海,闲暇时候的随手翻阅,也算得上是一种自己认为的“享受”。
莱茵河上的“中桥”,是巴塞尔市区现存最早的一座桥梁;曾为巴塞尔带来了14世纪的经济繁荣。在古代,这座桥也是处决犯人和集市贸易的场所。
随着莱茵河两岸交通的日益繁忙,桥上的集市贸易于20世纪初被永久关闭
中桥旁,是莱茵河观光游船的码头。游船,会分别停靠“三国交界处”法国和德国的码头。因此,人们也常把游船作为前往这2个国家的交通工具
莱茵河两岸、巴塞尔市的居民点(游船上所见 1)
莱茵河两岸、巴塞尔市的居民点(游船上所见 2)
“一脚踏三国”(瑞士、法国和德国)。这个像火箭一样的雕塑,是三国交界的标记。标记上,印有三国的国旗,并指示着三个国家的方向。在三个国家的国土上,也分别有自己国家的国旗(游船上所见 3)
巴塞尔市区的莱茵河上,还保留着传统的、无动力的渡船:有一根绳子牵着,靠河水本身的冲击力摆渡到对岸(我们特意去乘船摆渡)
巴塞尔市区、莱茵河畔
巴塞尔市政厅,是16世纪后期哥特式的红色砂岩建筑,于19世纪进行过改建。
市政厅旁的马尔克特广场,是一个集市贸易场所
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市政厅庭院内高耸的塔顶
庭院内丰富多彩的雕塑和壁画,是罗马人定居在此时和文艺复兴时期留下的
巴塞尔大教堂,初建于10世纪初;现建筑是14世纪大地震后重建,为哥特式和罗马式混合风格。红沙岩砌成的高墙,五颜六色的瓦铺成的房顶,高耸的双塔,
是这座大教堂的三大特色
彩绘玻璃,是大教堂的又一特色(1)
彩绘玻璃,是大教堂的又一特色(2)
瑞士最古老的巴塞尔大学,成立于1460年;在旧城的寻常巷陌中,外表毫不起眼
“三帝王酒店”——欧洲最为古老的城市酒店,开业于1792年;
至今仍是国际上最为奢侈的酒店之一
历史博物馆,原是著名的“赤足教堂”,因以前在这里修行的修士都是打赤脚的
Tinguely喷泉(有复杂的机械装置,是个露天博物馆)
巴塞尔最为有名的喷泉。喷泉上方是巴塞尔市的标志性动物“Basilea”——一种想象中的、具有“龙身、鸡头和蝙蝠翅膀”的动物。Basilea握着巴塞尔市的市徽——
一个黑色的、向左弯曲的主教权杖
旧城里的小广场
旧城里的老教堂
狭巷
充满浓郁中世纪风情的老街(1)
充满浓郁中世纪风情的老街(2)
为了保护环境,在巴塞尔市区没有其他机动车可以行驶,只有环保的绿色公共电车。
在市政厅对面、瑞士国家品牌“莫凡彼”(M?venpick,冰淇淋、餐饮业)用餐时摄
高节奏大都市里,人们悠闲的生活
徐晋勋
2016-05-25